反诈科普

高校典型电信诈骗类型(一):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发布日期:2024-11-14    浏览次数:

网络购物平台正越发得多样化,大家越来越习惯在网上买东西,可当你享受买买买的乐趣时,骗子也或许正盯着你的钱袋子!近期,网络平台私加好友类诈骗数量增多,掌握反诈防骗的实用技巧尤为重要。

案例1:某校一学生被“二手交易”诈骗,损失金额2000元。该生想要买二手平板电脑,正好在闲鱼上看到有人在出售其中意的二手平板电脑,其私下联系对方能否降低价格,对方称可以加QQ私下交易省去手续费,其加了对方QQ后,对方发来二维码要求先扫码付2000元定金再发货,其信以为真立刻扫码付款了,当完成付款后对方立刻把交易取消了,不仅货品没有给其发,对方还把其拉黑了。其发现被骗,随后报警。

案例2:某校2022级学生高某在网上出售游戏账号,陌生人给其发消息称要购买该账号,双方遂添加QQ好友继续交易。“买家”表示需登录指定网站进行交易。高同学深信不疑,即按照网站指示充值保证金1000元,后无法提现,发现被骗。

案例3:某校张某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刷抖音,准备买点开学用的生活用品,下单完成后收到某抖音用户私信,对方称自己有内部会员价可便宜购买,张某信以为真,按对方要求取消订单,并使用支付宝向对方转账数千元。之后对方将张某拉黑,张某发现被骗。

套路分析: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虚假广告,以及提供代写论文、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便诱导其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再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汇款,最后将其拉黑。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或代购,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要求买家支付后,再以各种理由要求加付款项,如“商品被海关扣下,需要加缴关税”等。

2.网络购物诈骗。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诱导买家支付后,再以系统故障等理由让受害者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3.低价购物诈骗。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4.解除分期付款诈骗。冒充购物网站工作人员,声称“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5.快递签收诈骗。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信息不清,需事主提供信息,然后送“货”上门,签收后声称需付款,否则追债公司将找麻烦。

6.钓鱼网站诈骗。发布虚假购物消息,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通过木马病毒盗取个人信息或直接骗取钱财。

反诈小妙招:网络购物要在正规网购平台上进行,切勿私下交易。“卖家”以“缴纳保证金、订单异常、跳出平台更优惠”等理由要求私下扫码、加好友的都是诈骗!陌生的链接不要点,陌生的二维码不要扫,更不要安装非正规途径获取的手机软件。

1.不点击不明链接。不点击或扫描来自陌生人的链接或二维码,这些可能引导你到虚假网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2.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诈骗。对发送的邮件或短信中的账号问题进行核实,不要轻易在其他地方填写个人账户信息。

3.提高防范意识,及时举报。保持警觉,不信谣传谣,特别是对于那些要求先付款后发货的所谓“特惠”商品。一旦发现可疑的诈骗行为,应及时向相关平台或公安机关举报。

家”以“缴纳保证金、订单异常、跳出平台更优惠”等理由要求私下扫码、加好友的都是诈骗!陌生的链接不要点,陌生的二维码不要扫,更不要安装非正规途径获取的手机软件。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