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牢钱包 谨防诈骗】
揭秘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套路解析
【第一步:初步接触,吸引眼球】诈骗者经常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论坛等处散布虚假的购物或服务广告,例如,他们可能会宣称有价格低廉的电子产品、限量版商品、优惠券、打折机票、旅游套餐等。这些商品或服务通常标价异常低廉,远低于市场上的正常价格,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第二步:引导交易,规避监管】当消费者展现出兴趣并主动取得联系时,诈骗者会以各种借口诱导消费者离开正规的购物或服务预订平台,转而使用他们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个人账户转账或其他私下交易方式,声称这样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价格、避免平台手续费、快速成交等。
【第三步:实施诈骗,骗取钱财】在交易过程中,诈骗者会编造各种借口,例如要求支付“定金”、“预付款”、“保证金”、“手续费”、“安全验证费”等,以诱导消费者先行支付。消费者一旦按照指示付款,诈骗者并不会交付商品或服务,反而会以各种借口继续要求消费者追加支付,例如声称之前的付款未成功需要重新支付,或者需要支付额外费用才能发货或提供服务。一旦消费者开始怀疑并要求退款,诈骗者可能会采取拖延策略,或者直接消失,导致消费者的财产被诈骗。
典型案例
张同学是一位热衷于追星的粉丝。某日,她在社交媒体上发现有人声称有某热门偶像的演唱会内部门票出售,价格远低于官方渠道。张同学心动不已,立刻与卖家取得了联系。卖家声称这些门票是通过内部渠道获得的,不能通过正规票务平台进行交易,要求张同学添加其微信,并通过微信转账支付。在卖家的低价诱惑下,张同学没有过多考虑,便按照要求先行转账了1000元作为“门票定金”。卖家在收到款项后,告知张同学门票已经预留,但需要她再支付2000元的“门票保障金”,声称这是确保门票顺利交付的必要措施。张同学稍作犹豫,但考虑到已经支付了定金,并且非常渴望观看演唱会,于是又转账了2000元。然而,在完成转账后,卖家却以各种借口继续要求张同学付款。这时,张同学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当她要求退款时,卖家已经将她拉黑,无法再取得联系。
牢牢记住:
1. 使用正规交易平台:务必通过官方认证的正规购物平台或服务预订平台进行交易。这些平台通常拥有完善的交易规则和安全保障措施,能够有效避免私下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即便是在正规平台交易,也应仔细核实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例如查看卖家的信誉评价、商品评价、服务评价等。
2. 警惕低价诱惑:若商品或服务的标价远低于市场常规价格,极有可能是诈骗的圈套。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切勿被看似诱人的交易轻易迷惑。
3. 拒绝私下交易:请谨慎对待卖家或服务提供者建议您离开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的请求。无论是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还是其他非官方渠道的交易方式,都可能涉及重大的安全风险。
4. 保护个人信息:在交易过程中,切勿轻易泄露个人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以避免诈骗者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盗刷、欺诈或其他非法行为。
5. 增强风险意识:深入了解虚假购物和服务类诈骗的案例及其防范措施,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风险识别能力。一旦在交易过程中察觉到任何可疑迹象,应立即中止交易,并及时向平台客服、警方或相关监管部门报告。